发布时间:2024-10-29
中国绿色时报9月28日报道(记者周继鹏)江苏,一片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地,一方水茂田盛的富饶之疆,辖江临海,扼淮控湖,深得南北交接之利。此次森林城市森林惠民采访团来到江苏省徐州市与常州市,一探这两座分踞南北、风格迥异的森林之城如何名列前茅,傲立江苏创森行列之中。
挺进荒山,绘徐州绿色浓妆来到徐州谈造林,不得不说贾汪。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东北38公里处,是一个典型山区,境内有大小山头283座,其中大洞山海拔361米,为徐州市第一高峰。在大洞山景区,随着汽车盘山而上,道路更显狭窄,但两侧树木绿意不减,反而在依稀露出的岩石间显得更加挺拔。
大洞山过去岩石裸露面积高达70%以上,且远离河湖水库,是徐州市荒山造林难度最大的地段。贾汪区林业局副局长王春玲向记者介绍。
自2010年起,徐州市二次进军荒山绿化工程全面启动,大洞山为首选战场。45家施工单位共赴大洞山,在造林过程中探索出了引水上山、悬索运苗、爆破碎石、机械挖坑、客土植苗等一整套荒山造林办法。
2011年初至2013年年底,大洞山荒山绿化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1.5亿元,投工超过20万个,栽植乔木260万株、灌木320万株,成活率在90%以上。岩石裸露、寸草不生,这是大洞山4年前的原貌。
而今,放眼望去,无论是陡坡还是峭壁,植被茂密、树木葱茏,贾汪人在石山上种出了一片森林。4年之功,生态受益。
据调查,贾汪区2005年以前的年蒸发量平均为1154毫米,自从实施二次进军荒山绿化工程以来,近几年的蒸发量基本保持在1052毫米左右,年均蒸发量下降了100毫米左右。与之相对,近几年来贾汪的年降雨量在逐年上升,从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上升到1100毫米左右,这相当于将贾汪区南迁了400公里。素有百年煤城之称的贾汪一改往昔的灰色印象,而这也正是徐州市最真切的缩影。
2013年到2015年间,徐州市累计新增造林面积40.5万亩,森林覆盖率增加2.4个百分点,林木覆盖率达到30.31%,创江苏全省之最。创建森林城市,带给徐州的不仅是一个称号,更是改善生态、延展文化、惠及民生的壮举。平原绿化,铸龙城苍翠风骨常州故名龙城,坐落于太湖之畔,素有三吴重镇、八邑名都之称,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。记者到常州采访之际,亦是常州收获森林城市称号之时。
常州市属于典型的鱼米之乡,人多地少,寸土寸金,想要提升森林覆盖率,最大的难题是缺地。常州实行以湖库、岗地、农田为重点,构建森林生态屏障,建设农田林网,城市道路两侧植被覆盖,森林公园建设成为绿化重点。利用绿廊、绿楔、绿道等,将城市的公园、绿地、农田、道路、水系、山地等各类森林板块串联起来,组成一个动态绿色网络体系。常州市农委主任陈志良介绍说。
从地图上看去,新龙生态林如一条绿色脊梁横亘在常州市新龙、新港之间,西起常泰高速,东接江阴界,占地逾万亩,以林为核心,分为东部休闲密林区、核心秀水山林区和西部原始森林区,建立起集休闲、康养、运动为一体的生态公园。一路穿行,树林阴翳,流水潺潺,白鹭成群,湿地、树林、湖泊以及人工设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在城市中建设出一片森林。附近市民走出家门,穿行于绿意之中,慢跑、踏青、骑行是越来越多常州市民的生活常态。常州龙城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芬告诉记者。
如果说森林公园是常州市的绿色脊梁,那健康绿道就是支撑这座古城绿意循环的脉络。全长6300米的龙城大道健康绿道横穿市民广场、住宅小区、横塘河湿地公园、青洋路高架匝道等多个主要路段,两侧植被丰富,集游憩、健身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,是常州市森林惠民的典范。绿道建设过程中,根据地形因形就势,就地取材,重视保护自然风貌、水源和树林,注重节地、节能、节材和环境保护,多采用本地树种,沿慢行步道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林荫道,中层种植开花、香味植物,如桂花、碧桃等,满足市民多样的景观需求。
市民漫步其中,可以远离喧嚣,与绿色亲密接触。绿道虽小,其用莫大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3年来,我们共造林15.3万亩,平均每年新增造林面积达到市域面积的0.78%。
常州市委书记阎立介绍说,目前,常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.2%,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.08%,分别比2013年提高2.3和0.2个百分点,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.85平方米,比2013年增加1平方米。无论是溧阳东环线绿色通道,还是环滆湖健康绿道,这一条条的绿色脉络都在诠释着常州人独特的生态观,伴随着常州正式成为森林城市,用实践给了平原造林一份完美的答卷。积累点滴,汇成一片绿海,常州人用其独特的生态观贯彻着创森理念。
本文来源: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-www.brrye.com